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赏析 2.《南乡子》(李珣)赏析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哪些作用?2.分析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8:04:22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赏析 2.《南乡子》(李珣)赏析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哪些作用?2.分析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赏析 2.《南乡子》(李珣)赏析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哪些作用?2.分析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赏析 2.《南乡子》(李珣)赏析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哪些作用?
2.分析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赏析 2.《南乡子》(李珣)赏析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哪些作用?2.分析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1.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而且都是围绕着“登北固楼”的主题,大处落墨,视野开阔:远眺只写风光无际,近处只写滚滚流水(用杜甫《登高》诗中“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次韵前篇》诗中“长江滚滚空自流”句);抒情则只集中于慨叹“千古兴亡”的悠远难追;议论则也仅仅赞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少年英雄孙权,气魄极其宏大雄壮.能在小令中包含如此重大的题材内容,气势又如此壮阔,古今词中实不多见.二是全词的层次极为分明.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三是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曹操的两句话被巧妙地安排在下片,很自然地形成一问一答,活用典故成语,毫无斧凿痕迹.融经铸史,驱遣自如,原为稼轩词的一大特点,而在这首词中,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2.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