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的句子 50字左右 有赏析 有出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0 13:01:43
写景的句子 50字左右 有赏析 有出处

写景的句子 50字左右 有赏析 有出处
写景的句子 50字左右 有赏析 有出处

写景的句子 50字左右 有赏析 有出处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晏殊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灸人口的篇章,此一联工巧而浑成 、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浣溪沙》秦观
——此句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 .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确如此言 ,这两句用语奇绝,特别具有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
此词构思精巧,意境优美,犹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艺术品 .作者善于借助于气氛的渲染和环境的烘托,展现人物复杂、细腻的心灵世界,从而使读者通过环境和心灵的契合,情与景的交融,体味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3、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点绛唇》秦观
——这两句勾勒出一幅“斜阳外 ,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一般的黄昏景象.“千里”、“茫茫”尤给人天涯飘泊之感 .紧接一句“山无数 ”,与“烟水茫茫”呼应,构成“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界,这就与上片“尘缘相误”二句有了内在的联络 ,上下片意脉不断 .值此迷惘之际 ,忽然风起茫落 ,只见“乱红如雨”.一句一景,蝉联而下,音节急促,恰状出人情之危苦 .合起来,这几句又造成一个山重水复、风起花落 、春归酒醒、日暮途远的浑成完整的意境.虽然没有明写欲归之字,而欲归之意在在皆是.结句却又出人意外转折出欲归不得之意 :“不记来时路.”只说“不记”,却使人感到其情蕴深,因为曲折地反映出作者备受压抑而不能自解的悲愁.
4、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张泌
——一轮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洒在园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惨淡的颜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经映照过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临照着,似乎还没有忘记一对爱侣在这里结下的一段恋情呢!这后两句诗就是诗人要告诉她的话.
正因为这首诗是“寄人”的.前两句写入梦之由与梦中所见之景,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鱼沉雁杳,有点埋怨了.“花”固然已经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还是多情的,诗人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彼此一通音问的.
5、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城外的“咸阳道”和城内的“三十六宫”一样,呈现出一派萧瑟悲凉的景象.这时送客的唯有路边的“衰兰”,而同行的旧时相识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盘而已.“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为秋风肃杀,对它无情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直接造成.这里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它比《开愁歌》中的“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更加婉曲,也更为新奇.
兰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实即作者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真是千古名句.
6、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春残》翁宏
——既是春残,自然落花无数,而无数落花又很容易引起人们韶华易逝、青春难再之感.现在,这位女子,正当芳龄,却独立庭院,青春在消逝,欢娱难为继,她的命运和这春残的落花,不是一模一样吗!作者将落花与思妇互相映衬,倍觉凄然.暮春天气,微雨蒙蒙,给人的感觉本是抑郁沉闷的,何况是心事重重、愁思郁积的女子呢!偏偏在这时,一双不知趣的燕子,在细雨中穿去穿来,显出很自得的样子,这就使她更加难堪了.燕子无知,尚能比翼双飞;人属多情,只能黯然独立,此情此景,怎堪忍受!诗人以燕双飞反衬人独立,把女子的内心愁苦之情推到了顶点.花、雨、人、燕,本是纯粹的“景语”,作者通过映衬、反衬,融情入景,把它们连缀成一幅和谐统一的艺术画面,从而烘托出诗中女子忧思难解的内心世界,使“景语”完全变成了“情语”.这两句写得细腻深刻而委婉含蓄,对偶工丽而无雕琢之嫌,堪称佳句.
7、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王维
——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8、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谢亭送别》许浑
——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此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与此同一机杼.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过“水急流”的刻画,舟行的迅疾自可想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宛然在目.“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也使整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带有一点逼仄忧伤、骚屑不宁的意味.这和诗人当时那种并不和谐安闲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9、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欧阳修
——这首词是作者颖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词中描写了颖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洒的风姿.作者以诗为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体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
此二句,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末两句是倒装 ,本是开帘待燕 ,“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作者写西湖美景 ,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西湖花时过后 ,群芳凋零 ,残红狼藉.常人对此 ,当觉索然无味 ,而作者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有异于一般咏春词的独到之处.
10、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李白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