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甲午中日战争1000字论文一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02:41:22
求甲午中日战争1000字论文一篇

求甲午中日战争1000字论文一篇
求甲午中日战争1000字论文一篇

求甲午中日战争1000字论文一篇
你可以先写 甲午战争的起因 还有签了 马关条约 对中国的影响 还有中国当时的社会 和中国近代社会的对比 对比可以有很多方面 比如经济 军事 国民
下面是甲午战争的资料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按中国干支纪年,是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甲午战史
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
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效果明显.这表现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的胜利;冯子材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中大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法军;以及日本兵配合朝鲜开化党人制造政变遭到失败等.当时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英国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共进行了五次对外战争,中法和约是唯一一个没有割地赔款的和约.当时的环境应当说对中国的自强相当有利.
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张的欲望.
『魏』典韦回答采纳率:39.5%2009-10-05 18:02
中日甲午战争与中华民族的觉醒
摘要由于清政府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仃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
约》,刻地赔款,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民族危机.这种亡国灭种的厄势,促使了中华
民族的觉醒.
关键词甲午战争《马关条约》民族觉醒
1894年,日本政府挑起一场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因岁次甲午,史称中日甲午战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
这场战争中一败涂地,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
半岛、台湾全岛及所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个通商口岸,日
船可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时,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
设栈寄存;为保证中国履行条款,日军暂驻威海卫.该条约丧失主权之重,被割领土之多,赔款数额之巨,都开
创了中英《南京条约》以来的最高记录.它给中国人民套上了新的枷锁,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民族
危机,使中国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然而,中日甲午战争又是中华异族觉醒和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的新起点.“殷优所以启圣,外患乃以兴
邦”,一些灾难性的事件往往成为时局转换的契机.甲午战败,创巨痛深,中华民族岌岌可危,正是这种亡国灭
种的厄势,引起了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化.“中国被日本打败以后,举国都为一个原来遭轻蔑的邻国,经过社会
变革而成为现代化军事强国而感到展撼,中国的改革派也因此重新复活.确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了清政府的
积弱和国力的衰微,进而认识到了要救亡先自强,要自强必须改革旧制的道理.于是,全国上下出现了“言变
法乃纷纷”的局面.诚如梁启超所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②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上书光绪皇帝,反对签订不平等条约,请求变法,掀起了一场改良主
义的政治运动.康有为指出:《马关条约》的签订,必将导致“外患内江,祸在旦夕”的严重危机.为了自强图存,
他们要求光绪皇帝当机立断,立即“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③.
光绪皇帝也“不欲为亡国之君”④,以他为首的宫廷贵族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时,也开始寻找救国之策.
《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久,康有为写了《上清帝第三书》,陈述自强雪耻之策,提出富国、养民、教士、练兵四项主
张,要求变祖宗成法,改革政治军事制度,广求人才,发展资本主义.光绪皇帝看后“极嘉许”,认为康有为“深通
外务”,并赞成他“变法当全变”的主张.1895年7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二十七日),光绪皇帝颁布了
一道“因时制宜”的“上谕”,指出要“图自强而饵隐患”,必须采择“中外臣工条陈时务”,“如修铁路,开各矿……
立学堂”等.他把这些主张归纳为“以筹晌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⑤.这道上谕可以说是光绪皇帝在
甲午战后图谋改革的一个纲领.由此可见,光绪皇帝在甲午战后所欲推行的经济、政治方略有明显地支持民
族资本主义商办企业的趋向.1898年,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知识分子,在中
国掀起了一场颇为壮观的戊戌变法运动,以图效法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但以慈禧太后
为首的清廷顽固派残酷地镇压了维新派,囚禁光绪皇帝于旅台,戊戌变法宣告失败.实践证明了上层改革道
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
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下层人民继之探索新的救国道路.1900年,在山东等地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群
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将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甲午战后,面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现实,义和团高举“扶清灭洋”的大旗,“保护中原,驱逐洋寇”,“免被割据逞奇能”,动员、
组织、影响了千百万民众来抵制瓜分,反抗侵略、压迫和奴役,奋不顾身地为民族解放而斗争.但由于义和团
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还缺乏本质的认识,又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和行动,最终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
合进攻下惨遭失败.但他们的斗争却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
中国的迷梦.八国联军的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
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⑥同时,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民进一步看
清了清政府的卖国残民的丑恶嘴脸,得出了中国要想御侮图强,只有推翻这个“洋人的朝廷”的结论.
甲午战争中清廷的败北,也给孙中山以很大的震动,使他思想上发生了重要的转折.在此之前,他对改良
主义还“深表同情”,相信“以和平之手段,渐进之方法请愿于朝廷,伸倡行新政.其最要者,则在改行立宪政体,
以为专制及腐败政治之代.”⑦甲午战后,他清算和摆脱了改良主义的影响,走上了争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的征途.1894年n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第一个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治团体—兴中会.他在《兴中会章程》中说:“近之辱国丧师,菊落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l夫以
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愤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茶毒苍生,一撅不兴,如斯之
极.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瞬,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AlI,实堪虑
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巫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⑧第二年,他在香港成立了兴中会总部,提
出了“创立合众政府”的明确政治主张,并于同年10月,以发动广州武装起义为开端,走上了武力反清的正确
道路.其与日俱进的推翻满清,恢复中华的政治主张,随着戊戌变法的夭折及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而逐渐为国
人所理解,1911年的辛亥革命满清政府垮台,终于推翻了延续2.o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使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虽然辛亥革命的果实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所窃取,后又转到以蒋.
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军阀手中,但这只证明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无力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中
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自由、民主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直到先进的无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有了正确的理论
作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后,斗争形势才发生了根本转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
争的洗礼,中华民族终于消除了内优外患,以独立的姿态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我们可以看到,中日甲午战争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从开明皇帝到接受欧洲文明
的新型知识分子,以至于下层民众,都以高度的民族激情,从不间断地高举起反对外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
旗帜,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民族革命运动.从维新变法到义和团运动,由义和团运动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
命,以及继之而起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虽然历经磨难,但丝毫没有动摇中华民族的斗志.这
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浴血奋战,终将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⑧的理想变为现实.以至周恩来1971年3月接见
日本关西学生友好访华团时,谈到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历史时,他不无幽默地说,从1894年起一直到
1945年的半个世纪,“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是很大的教育.所以,过去南乡三郎就日侵华事向毛主席道
歉时,毛主席说,不要道歉,我们还要谢谢日本军国主义,是它“教育”了我们..也就是说,正由于日本发动了
以甲午战争为开端的一系列侵华战争,才促使中华民族于危难中奋起自救,再次焕发出青春的容颜.“生于优
患,死于安乐”.在甲午战争10.周年之际,反思这场战争,勿忘国耻,继续发扬甲午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这种
基于爱国的优患意识,去勇敢地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圆我数代炎黄子孙的富国强兵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