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时的中书鸿胪是一个什么官职?这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1 05:15:21
南朝时的中书鸿胪是一个什么官职?这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

南朝时的中书鸿胪是一个什么官职?这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
南朝时的中书鸿胪是一个什么官职?
这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

南朝时的中书鸿胪是一个什么官职?这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
中书鸿胪,官职名,即中书.

“鸿”的本意是天鹅或大雁,通“洪”,引申为大、强等:“胪”的本意是皮肤,通“(左足右卢)”,意为“传”,传达的“传”、传话的“传”。乡村农家办婚丧大事,一般都要请“总管”(或称“知事客”)来操持料理———这样的人物常常会高喉咙大嗓门地向众人传达主家的意见,安排各项事务。国家也有类似的官职:周代叫“大行人”,秦代和汉初叫“典客”,汉武帝太初年间改其名为“鸿胪”。“传声赞导,故曰鸿胪”,也即“鸿胪”之...

全部展开

“鸿”的本意是天鹅或大雁,通“洪”,引申为大、强等:“胪”的本意是皮肤,通“(左足右卢)”,意为“传”,传达的“传”、传话的“传”。乡村农家办婚丧大事,一般都要请“总管”(或称“知事客”)来操持料理———这样的人物常常会高喉咙大嗓门地向众人传达主家的意见,安排各项事务。国家也有类似的官职:周代叫“大行人”,秦代和汉初叫“典客”,汉武帝太初年间改其名为“鸿胪”。“传声赞导,故曰鸿胪”,也即“鸿胪”之官,是专管朝廷庆贺吊丧赞导之礼的。这样,从汉代开始,就有了鸿胪卿或鸿胪省,到北齐时,就叫鸿胪寺了。寺最初的意思是侍候———篆体“寺”字为手持器物用具状,后来引申为官署,再后来才指佛教的庙宇。
唐代的鸿胪寺是朝廷主管外事接待、民族事务及凶丧之仪的机关,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外交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及办公厅的一部分。
鸿胪寺:明清两代掌管朝会、筵席、祭祀赞相礼仪的机构。明初设侍仪司,洪武九年(1376)改设殿庭仪礼司,三十年(1397)定设鸿胪寺。正四品衙门。设卿1人,左、右少卿各1人。下设主簿厅,主簿1人,典收发文移。其属,司仪、司宾二署,各署丞1人,呜赞4人,序班50人。司仪署典陈设、引奏。司宾署典少数民族及外国朝贡使臣。呜赞典赞礼仪。序班典侍班、齐班、纠仪及传赞。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乾隆十四年(1749),以礼部满尚书兼管理大臣。下设满、汉卿2人,满、汉少卿2人,呜赞满14人、汉2人,学习呜赞4人,汉序班4人,学习序班8人,满、汉主簿2人,笔帖式4人,经承6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一度并入礼部。寻又分出。三十二年(1906)裁革,所属事务归并于礼部。

收起

说白了 皇帝的秘书

中书,文学大师
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秘书长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