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山西省高平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1:13:26
谁知道山西省高平市?

谁知道山西省高平市?
谁知道山西省高平市?

谁知道山西省高平市?
1、山西高平市
  1、高平市(图)位于山西东南部,泽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边缘.沁辉公路东西横跨,太焦铁路、太洛公路并行南北纵穿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35°40〃—36°0〃,东经112°40〃—113°10〃.海拔高度800—1391.1米之间.东自铁佛岭与陵川县接壤,西至老马岭与沁水县相连,南至界牌岭与泽州县交界,西北至丹朱岭与长子县为邻,东北自金泉山与长治县相接.东西广41公里,南北纵37公里,总面积946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万分之一.平面轮廓近似方形.总人口48万人(2004年).
  高平市人民政府地址:长平西街460号.
  邮编:048400.代码:140581.
  区号:0356.拼音:Gaoping Shi.高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山西·高平)
  【行政区域】
  高平市现辖9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454个村民委员会,22个居委会,690个自然村,总人口47.5万人.三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东城街街道办事处、南城街街道办事处、北城街街道办事处.9个镇分别是:河西镇、马村镇、米山镇、寺庄镇、陈区镇、野川镇、三甲镇、北诗镇、神农镇.4个乡分别是:建宁乡、石末乡、原村乡、永录乡.
  【气候】
  高平市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季风强盛.据市气象局1958年-2000年的观察资料表明,多年平均气温9.8℃,极端最高气温38.6℃(1966年6月21日),极端最低气温-24.0℃(1967年1月31日);最大冻土深0.56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532.5h,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9.4mm,最大年降水量1113.3mm(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305.9mm(1997年),最大与最小值比为3.64.由于受地形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丰枯悬殊.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5%,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35mm,干旱指数为2.8.
  【历史沿革】
  据考古发现,至迟于旧石器晚期,高平已有人类聚居.夏商时代为冀州之域,春秋时为属晋,始称泫氏.战国时改为长平,先属韩,后属赵,秦赵长平之战后为秦所据,置高都县,属上党郡.西汉、东汉、三国、魏、两晋为泫氏县,属上党郡.
  北魏初改元氏县,属建兴郡,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改置建州,设长平郡,领泫氏、高平2县,高平名始于此.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改高平县为平高县,北齐末又改平高县为高平县,并将泫氏县并入高平县,此后只称高平不再称泫氏.北周并长平、高都郡为高平郡,高平县属高平郡.
  民国初年,高平属山西省冀宁道,民国23年,高平县属山西省直辖,民国26年后,高平属山西省第五行政区.民国30年,高平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归太岳区管辖.民国32年高平东南部划归为陵高县,其余部分仍为高平县.
  1945年6月,高平解放,同年10月撤销陵高县,原划归陵高县的区域仍划归高平县,属太岳四专区.1948年又改属太岳三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撤销太岳区,高平县为山西省长治专区所辖.1958年,晋城、高平、陵川三县合并为晋城县,原高平县成为高平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为高平县,先后为晋东南专区、晋东南地区所辖.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晋东南地区成立晋城市,高平县归晋城市所辖.1993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高平市成为省辖县级市,由晋城市代管.
  【物产资源】
  矿产资源
  高平市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境内蕴藏有丰富的煤、铁、铝钒土、钳土、硫铁矿、石灰石等.尤其是煤、铁矿,分布广,储量多,埋藏浅,宜开采,素有“煤铁之乡”之称.全市含煤面积560平方公里,已探明煤炭储量达66.24亿吨;铁矿储量约1.8亿吨.
  水利资源
  高平市属资源型缺水和水质污染性缺水并存的地区.据《晋东南经济区水资源评价报告》和《晋城市水资源评价报告》表明:该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4700万立方米,河川径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由于受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限制,造成河川径流年内年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年际变化也很大,最大和最小的比值在10倍以上.
  地下水资源分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种类型.地下水资源总量为7000万立方米,其中孔隙水3040万立方米,裂隙水1220万立方米,深层岩溶水为2740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400万立方米.
  农林资源
  全市共有土地面积1469336亩,其中耕地面积632694亩,占总面积的43%以上,牧草地面积8805亩,林业用地40.8万亩,适宜发展防护林面积约有12万亩;平川农田适宜发展农田林网.林业用地中,防护林约11.6769万亩,经济林7.0万亩,有疏林地1.0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0万亩,新造林地4.0万亩,苗圃地0.2万亩,宜林荒山13.9163万亩.非林用地中,有四旁树木426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6.2%.高于全省但低于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