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明六经之指的译文颜氏家训勉学译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4:14:49
夫明六经之指的译文颜氏家训勉学译文

夫明六经之指的译文颜氏家训勉学译文
夫明六经之指的译文
颜氏家训勉学译文

夫明六经之指的译文颜氏家训勉学译文
明晓六经的要旨,广泛涉略百家著作,即使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纯朴社会风俗,也能学到一技之长,得以帮助自己.父母兄弟不可长久地依靠,乡土也不能永远作为保障.一旦流离失所,无人可以庇护你,就当求助于自身了.
人们看到乡邻亲戚中有称心的好榜样,叫子弟去仰慕学习,而不知道叫去学习古人,为什么这样糊涂?世人只知道骑马披甲,长矛强弓,就说我能为将,却不知道要有明察天道,辨识地利,考虑是否顺乎时势人心、审察通晓兴亡的能耐.只知道承上接下,积财聚谷,就说我能为相,却不知道要有敬神事鬼,移风易俗,调节阴阳,推荐选举贤圣之人的水平.只知道不谋私财,早办公事,就说我能治理百姓,却不知道要有诚己正人,治理有条理,救灾灭祸,教化百姓的本领.只知道执行律令,早判晚赦,就说我能平狱,却不知道侦察、取证、审讯、推断等种种技巧.在古代,不管是务农的、做工的、经商的、当仆人的、做奴隶的,还是钓鱼的、杀猪的、喂牛牧羊的人们中,都有显达贤明的先辈,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博学寻求,没有不利於成就事业啊!

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导也能成才;智力低下的人,虽受教导也于事无补;智力中等的人,不教导就不会懂得事理.古代,圣贤的君王就有胎教的方法;王后怀孩子三个月时,就要搬出皇宫,让她住在别宫里,眼不看不该看的东西,耳不听不该听的东西,所听音乐和所嗜口味等,都要按礼仪进行节制.而且胎教的方法还要记录在玉片上,收藏在铜制的柜子里.孩子出生后,从刚刚会笑开始,就确定了太师、太保,开始对王子进行仁、孝、礼、义等方面...

全部展开

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导也能成才;智力低下的人,虽受教导也于事无补;智力中等的人,不教导就不会懂得事理.古代,圣贤的君王就有胎教的方法;王后怀孩子三个月时,就要搬出皇宫,让她住在别宫里,眼不看不该看的东西,耳不听不该听的东西,所听音乐和所嗜口味等,都要按礼仪进行节制.而且胎教的方法还要记录在玉片上,收藏在铜制的柜子里.孩子出生后,从刚刚会笑开始,就确定了太师、太保,开始对王子进行仁、孝、礼、义等方面的教育,并引导他练习。普通人纵然不能做到这样,也该在孩子会辨认大人的脸色,知道大人的喜怒的年龄时,就开始教育他,做到大人允许他做才做,不允许他做就立刻停止。这样等孩子长到几岁大时,就可以省得对他使用鞭、杖的惩罚了。父母对孩子即保持一定的威严,又不失慈爱,那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产生孝心了。我见现下有些父母,对子女不加教育,一味溺爱,每不以为然。他们对子女的饮食言行,总是任其为所欲为,该告诫阻止的反而夸奖鼓励,该斥责的反而嬉皮笑脸,等孩子长大有了些知识时,还以为理应如此。孩子的骄横傲慢成了习惯,才想到要去制止或纠正过来,就算把孩子鞭抽、棍打个半死也没什么用了,对子女日益增长的愤怒只会使子女怨恨,等到长大成人,终于还是道德败坏。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正是讲的这个道理。俗谚说:“教导媳妇要趁新到,教育儿子要及早。”这话说得对极了。
凡是不善于教育子女的人,也不是想让子女走向作恶犯罪,只是不愿意大声怒斥,怕伤其脸面,更不忍心用荆条抽打子女而使其受皮肉之苦罢了。对于这样的父母,应当以治病救人的道理来打比方,一个人生了病,哪有不用汤药、针灸就能治好病的呢?也要想想那些勤于督促训导子女的父母,难道他们愿意苛刻地虐待自己的骨肉吗?这确实是不得已啊。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