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西狩获麟,遂不作春秋.”此句何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12:49:02
“孔子西狩获麟,遂不作春秋.”此句何解?

“孔子西狩获麟,遂不作春秋.”此句何解?
“孔子西狩获麟,遂不作春秋.”此句何解?

“孔子西狩获麟,遂不作春秋.”此句何解?
孔子认为麟是"仁兽",天下有道时才出现,现在天下无道,出非其时且被微贱之人猎获,因而伤感.于是写下"西狩获麟"这句话之后,就不写了.这就是传说中孔子写《春秋》"绝笔于获麟"的故事.

所谓“西狩获麟”一说,主要是《春秋》的一句话:“西狩获死麟。”   《公羊传》对之解释道:春,西狩获麟。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非中国之兽也。然则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则微者也,曷为以狩言之?大之也。曷为大之?为获麟大之也。曷为为获麟大之?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

全部展开

所谓“西狩获麟”一说,主要是《春秋》的一句话:“西狩获死麟。”   《公羊传》对之解释道:春,西狩获麟。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非中国之兽也。然则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则微者也,曷为以狩言之?大之也。曷为大之?为获麟大之也。曷为为获麟大之?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公羊传》在解释时所说的“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和“吾道穷”是《榖梁》《左传》所无的。既然如此,这两句话肯定是最重要,最能够代表公羊学派观点的两句。即“麟为孔子受命之瑞”。   东汉时候王充在《论衡•指瑞篇》中就作如下介绍:《春秋》曰:“狩获死麟。”人以示孔子。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mei)拭面,泣涕沾襟。儒者说之,以为天以麟命孔子,孔子不王之圣也。   但是后来的何休解释说:“夫子知其将有六国争强,从横相灭之拜,秦项驱除,积骨流血之虞,然后刘氏乃帝。深闵民之离害甚久,故豫泣。”这段话很明显与上一段话不符和,可以看出公羊家将“麟为孔子受命之瑞”改变成了“麟为汉将受命之瑞”。

收起

“孔子西狩获麟,遂不作春秋”,这是原话吗?解释为孔子在西郊打猎,猎获了一只麒麟,于是就不再做春秋了。我记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年,鲁国有人在西郊打猎,打死了一只野兽,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于是就太去问孔子。孔子一看大惊,很生气地说:“这是瑞兽麒麟,只有在天下太平时才出现,现在它被打死了,天下将要大乱了。”说完把笔一置,从此不再做春秋。...

全部展开

“孔子西狩获麟,遂不作春秋”,这是原话吗?解释为孔子在西郊打猎,猎获了一只麒麟,于是就不再做春秋了。我记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年,鲁国有人在西郊打猎,打死了一只野兽,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于是就太去问孔子。孔子一看大惊,很生气地说:“这是瑞兽麒麟,只有在天下太平时才出现,现在它被打死了,天下将要大乱了。”说完把笔一置,从此不再做春秋。

收起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

全部展开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 。孔子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姜广辉认为,“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自谓 “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2011/8/7 15:36:29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