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简便的空城计20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20:31:14
求简便的空城计200字左右

求简便的空城计200字左右
求简便的空城计
200字左右

求简便的空城计200字左右
空城计……曹操
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魏书》,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吕布和陈宫率一万多人从东缗(故城址在山东省金乡县东北)来打曹操.当时曹操驻军乘氏(故城址在山东省钜野县西南),部队都下乡收麦子去了(兵皆出取麦),留守的不到一千人.情急之下,曹操便让随军女眷都到城上短墙(陴)去站岗,所有的兵力也都用上(悉兵拒之).吕布来了以后,看见曹军人数不多,墙上站着女人,屯西又有大堤,堤南“林木幽深”,便怀疑那里有埋伏.吕布就和部下说,曹操这个家伙很狡猾(曹操多谲),我们不要上当(勿入伏中),便向南后退十余里.等到第二天吕布再来时,曹操果然在堤内埋伏了军队,结果打得吕布落荒而逃,曹操“追至其营而还”.
显然,这场战争其实有两个阶段,时间则有前后两天.第二天当然完全是伏击战.第一天呢?这就要看你对“空城计”如何定义了.广义地看,是可以算的.因为它具备了“空城计”最基本的要素和内核,那就是公开示弱示虚,让对方不知深浅不知虚实,进而因生疑而不敢进攻甚至撤退.“布疑有伏”就是产生怀疑,“引军屯南十余里”就是不敢进攻而且撤退,而产生怀疑并立即撤退的原因,则不但因为“屯西有大堤,其南林木幽深”,而且因为城墙之上“妇人守陴”.我们知道,战争是男人的事.曹操军中,平时也没有一支“娘子军”.这个时候“妇人守陴”,而且男兵不多,只能说明曹营差不多已是一座“空城”.
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令妇人守陴”是曹操出奇制胜的精心设计,还是他万般无奈的垂死挣扎?如果是前者,就是“空城计”;如果是后者,就不是.但如果不是,我们就要问:第一,这些临时拉来凑数的“妇人”应该没有什么战斗力,这一点曹操难道不知道?第二,即便“悉兵拒之”,也远非曹操的全部兵力,这一点吕布难道不知道?第三,既然吕布怀疑曹操要打“伏击战”,哪他第二天为什么还要来?
因此,我认为,以曹操之“多谲”,以及他对周边地形的熟悉,此举很可能是他的一次急中生智.他明明知道不足千人的“悉兵拒之”,即便加上“妇人守陴”也不顶用,却还是要这么做,就是想蒙吕布一把.因为吕布并不知道曹操的大部队下乡收麦子去了.他看见曹操这边上阵的不足千人,连女人都用上了,必定起疑.起疑必定撤退.等到第二天再来时,大部队已经调回来埋伏在大堤之南的树林里了.那么,吕布第二天为什么要再来呢?因为他想明白了,曹操其实是负隅顽抗;或者不甘心,想看看曹操这边的“妇人守陴”和“悉兵拒之”究竟是怎么回事.可惜他晚了一步,而曹操要的就是这个“时间差”.
无疑,这里面有冒险,有侥幸,也不乏赌博的意思.也就是说,曹操当时的想法很可能是两手准备:先示弱,后拼命.如果能蒙住吕布,让他摸不着头脑,就诈他一下,反正第二天就能把部队调回来.实在不能蒙混过关,那就拼个鱼死网破.
其实,但凡使用“空城计”者,谁不是两手准备?谁又能万无一失?魏禧《日录》就说,诸葛亮也就是遇到了司马懿.“若遇今日山贼,直入城门,捉将孔明去矣.”由此可见,曹操此举,和晋人郭冲《条亮五事》(这是诸葛亮“空城计”的最早出处)中诸葛亮的“空城计”,正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诸葛计成,是对方知道他一生谨慎,因此怀疑他城中不空.曹操侥幸,则是对方认为他一生奸诈,因此怀疑他城外有伏.疑其“城中不空”,所以认为“开四城门”是引我上当.疑其“城外有伏”,所以认为“妇人守陴”是诱我深入.细节虽然不同,但事不同而理同,因此不妨都名之曰“空城计”.不同之处仅仅在于,诸葛亮那件事并非事实,曹操这件事却于史有据,我的说法也于理不悖.按照科学研究的惯例,至少可以作为“假说”提出来,不至于就是“信口开河”、“破绽百出”吧?
至于“空城计”究竟是谁发明的,甚至历史上有没有“空城计”,当然都可以讨论.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历来就有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