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的结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3:15:59
剑的结构

剑的结构
剑的结构

剑的结构
1.剑柄
指手握部分.古称剑茎、剑把.包括剑首、剑把和剑格(又称护手).
(1) 剑首:指剑柄的顶部装饰,故又叫剑头.其作用主要是平衡重心以利手感,二则装饰用.
古代剑首上一般无孔,而柄靠近首部有孔,可穿绳或者系剑穗.现代剑的穿绳孔一般在剑首末端,又称剑墩.剑首造型多样,常见的有单纯扁圆柱形、突起成冠状,或其上镂有花纹装饰.根据剑名、剑意,特殊造型有龙纹剑首、蝙蝠剑首、如意剑首、云纹剑首,牡丹剑首、太极八卦剑首等等.其材质以金属或玉石装饰为主.据《晋书.舆服志》记载:汉制,皇帝百官皆佩剑.贵者剑首用玉头,其次用蚌、金银、玳瑁为雕饰.晋张敞《东宫旧事》:“太子仪饰有玉头剑.”《汉书.隽不疑传》又载:“晋灼日古长剑首以玉作井鹿庐形,上刻木作山形如莲花初生.”
(2) 剑把:指手握部分之主体.又称剑柄、剑夹.有单、双手之分.单手剑把长10至20厘米,双手剑把长20厘米以上.剑茎指剑身后面穿入或者两片胶合式固定剑茎.剑把的材质有木、玉石、象牙兽角等.木把上有雕刻图案,有的包裹有鲛鱼皮,还有的缠绕绳结,例如越王者旨于赐剑柄缠绕丝带,以利握持且固定把柄.剑把的前部靠近护手处一般有虎口套圈,主要作用是套牢木把、防止开裂、顶紧护手.剑把中部有的缀以宝石、玉石或金银等贵金属为饰.有在剑把上镂刻器主名号或其他铭文.
(3) 剑格:俗称护手,古称镡、格.指剑身与握柄之间作为护手的突出部分,防止两剑相格后刺伤握持之手而设,另一个重要功能是防止刺物时手滑到剑刃上受伤.现代龙泉所产剑中少数剑借鉴了现代做法,剑格附近设有卡榫,以锁住剑鞘,防止剑身滑出剑鞘.护手为整剑的视觉中心,也是铸剑师匠心设计装饰的重点,以表现剑名、剑意的文化内涵.故护手之造型最为丰富多彩,其装饰之图案,举凡日月星辰、山川大海、祥兽吉物、花卉鱼鸟均可采用.材质多与剑首同,以求配套,或加饰其他宝石珠玉,以显华贵.
2.剑身
指剑有锋刃之部位.其材质视不同品种和使用要求,分别采用中碳钢、不锈钢、花纹钢、合金钢或铝合金等.为增强剑身强度,有包钢(钢芯)或刃部嵌钢.剑身修长,两侧出刃,中间为脊.为使剑身轻薄而坚韧,其剖面形状常见的四边菱形(菖蒲形)、八边菱形、剑身中部凸起一个菱形脊等三种.剑身上还常镂刻、鎏铜、错金图案或铭文.
剑身又分剑颚、剑脊、剑刃和剑锋(尖)四个部位.
(1) 剑颚:俗称吞口,剑上较少见.指剑身与护手间的铜片,作为防止剑鞘滑落,格挡来剑或美观之用,又称肩.剑颚附近区位,多在此镂刻剑名、剑主字号、工匠名,或造剑时间等铭文.唐诗人刘禹锡有“故人赠宝剑,镂以瑶华文“之句.
(2) 剑脊:指剑身中央突起部分,有增强剑身强度的作用.有单脊、双脊或三脊(成血槽状).要求剑脊平直,两面刃对称,以保持剑的平衡.
(3) 剑刃:古称锷,指剑身两的锋利部分.常在刃部夹钢,以增加剑的锐利.
(4) 剑锋:指剑身末端、剑尖附近部分.其形状一般有尖锋和圆锋二种.
3.剑鞘
又名剑匣、剑室,俗称剑壳.骆宾王《咏怀古意上裴侍郎》:“剑匣胡霜影,弓开汉月轮.”剑鞘的装饰历来为人所重视,唐代卢照邻有诗云:“翠羽装剑鞘,黄金饰马鞍”.其材质通常为木制,外涂以朱漆或黑漆,或裹以沙鱼皮,现代常采取裹蛇皮的办法求创新,让人能够未拔剑就先体会毛骨悚然.若采用檀木、红木、黄花梨、鸡翅木等珍贵木材,不需油漆,呈天然木纹本色,历久更显古色古香.现代剑多用普通花梨木,少数也有铁、铜、不锈钢等金属制作,上有刻花.”
剑鞘上尚有鞘口、挂环、剑镖等部件.与剑柄之剑首、护手统称为剑的外装或装具.同一把剑的全套装具,其材质、装饰图案和风格应协调一致,需依据剑意统一构思设计.一套设计匠心,制作精细,富有艺术性装具,是表现剑的文化和艺术品位的重要手段.装具 材质一般采用铜、银,或铜镀金、鎏金;铁错银、错金等,现代产品为了增大产量常用易加工的合金.其加工和装饰手法,根据不同要求和品位,选择采用平雕、浅雕、线刻、凸花、刻花、蜡模浇铸和合金压铸等工艺.也有的仅为素装剑鞘和剑把,优质白木或朴木制成,别具特色.而汉代的玉具剑,当时佩带方式不同于现今的悬挂佩带法,而是为式佩带法,全套装具包括首、格、摽,均为玉制成,雕刻有精细图纹,以鸟兽纹和几何纹居多,珍稀华美,以标示器主者的身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