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02:46:06
谁知道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嘛

谁知道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嘛
谁知道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嘛

谁知道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嘛
《第九交响曲》又称《合唱交响曲》,d小调.这部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巅峰,集中体现了贝多芬的生命意志和艺术理想.健康状况的痛苦、家庭情况和感情上纠葛,使贝多芬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沉思、内省、凝练的阶段,是比他的“英雄”、“命运”更高层次、更理想化的阶段,这时的贝多芬把音乐结构放在了第二位,找到了更符合自己音乐理想的形式,使他晚期的音乐超越了从前所有音乐,在人类想象力所能触及的最高领域翱翔.
  《第九交响曲》不仅仅第一次在交响曲中加入了合唱,而它宏伟的构思和开浪漫主义先河的表现手法,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所以瓦格纳在谈到《第九交响曲》时说:“今天我们站在它面前,就像站在全人类艺术史上一个崭新时期的里程碑面前一样,因为它带来了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连它的影子也没有显示过的现象.”
  第九交响曲末乐章合唱部分是引用了德国人诗人席勒的《欢乐颂》.青年时期的贝多芬在波恩就曾想过为《欢乐颂》的8节诗全部谱曲.他在1789和1812年,都曾为《欢乐颂》起过稿.贝多芬在1795年用德国诗人毕尔格的诗作曲的歌曲《同情互爱》,其曲调与第九交响曲末乐章的《欢乐颂》主题骨架上有近似之处,可以说是《欢乐颂》主题的前身.
  1808年,贝多芬在《合唱幻想曲》中再一次用这个曲调作为主题,唱的是库夫纳的诗.《合唱幻想曲》的合唱部分,是为写作《第九交响曲》的一次尝试,后来贝多芬说过,“《第九交响曲》的终曲是按照《合唱幻想曲》的格调写的,但规模却比前者大很多”.由此可见,贝多芬想为《欢乐颂》谱曲的意图,从1793年就开始了,经过了30年的努力,最终才在《第九交响曲》中完成.尽管在前三个乐章已经埋下了伏笔,每一乐章的音乐素材都在暗示、隐现、趋向它的到来,但是在从来没有加入人声的交响曲中,合唱部分何时引进以及如何引进,还是让贝多芬煞费苦心.贝多芬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推敲,最终写下了定稿.在第四乐章的引子中,暴风骤雨般的急板,引出了低音弦乐的宣叙调,然后依次重温了前三个乐章的主题,但每次都被宣叙调打断,它就好像是在说:不要再重弹旧调,要另创新声.这时《欢乐颂》的合唱主题才“千呼万唤始出来”,先由低音弦乐奏出,然后由弦乐接应,最后扩大到整个乐队.紧接着,又是一段急板,但这次的宣叙调,由男中音代替了低音弦乐,他唱到:“啊,朋友们,别再唱这些调子了,让我们愉快地、充满欢乐地歌唱吧.”于是《欢乐颂》的合唱一领众唱.这样的表现手法,确实是神来之笔,无怪瓦格纳要说:“低音乐器上强有力的宣叙调,几乎超出了纯音乐的极限,它挺身而起,好像是在催促别人出头露面,我们的大师用这样奇妙的方式来为绝对必要的人声和歌词开路,不能不使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