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有哪些原理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5:36:02
认识论有哪些原理啊?

认识论有哪些原理啊?
认识论有哪些原理啊?

认识论有哪些原理啊?
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原理
〔原理内容〕:(1)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①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③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到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2.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方法论: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只有认识了本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现象,也才能指导实践.这要求我们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区别:①含义不同: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程度和水平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③作用不同:理性认识能比感性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
(2)联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大胆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也影响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5认识总是发展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方法论: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6.认识的根本任务原理
〔原理内容〕: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因为:①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②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③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论)
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所建树,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制约,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的实际条件出发,还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这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

全部展开

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论)
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所建树,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制约,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的实际条件出发,还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这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2.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现象和本质是密切联系,密不可分的。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现象的根据就在于本质。
这要求我们既不能脱离现象凭空地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是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3.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原理及方法论:
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前提条件。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关键条件,即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的分析和综合过程。
这要求我们既要大胆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个别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
4.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原理及方法论:
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深度上逐步地深化认识;从广度上不断地扩展认识;从进程上将认识向前推移。认识总是发展的。
这要求我们在认识的过程中,使认识深化到事物更深的层次,扩展到更广的空间或领域,并注意使认识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向前推移。坚持以矛盾分析法为核心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重视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第八课原理与方法论:(认识论)
1.实践具有一定特征原理及方法论: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含义:①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②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不是物质的具体形态,而是一种活动。)
(2)特征:①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和结果都是客观的。②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进行的,具有能动性。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总是追求达到一定的目的,具有目的性。
③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它不是单个人的活动,而是社会的活动,具有社会性。具有社会性的实践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具有历史性。
这要求我们既要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又要坚持运用这一观点去分析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特别是当代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改革、建设活动。
2.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1)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是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它们都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2)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即生产实践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决定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
(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4)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其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这要求我们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实践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并自觉投身到当前的经济建设和改革中去,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对生产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①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能够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我国的体制改革是一场广泛的、深刻的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处理社会关系对生产实践的反作用,自觉地处理好社会关系,推动生产实践的不断进步。
4.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再次,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最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这要求我们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要把已有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认识对实践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及科学理论推动实践的健康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全面发展。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自觉接受正确的认识,抵制错误的认识。
6.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原理及方法论: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主要是指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一切物质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共同产物。)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的实践
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变革时期。)
这要求我们要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即相信群众(前提),依靠群众(手段),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目的)。青年学生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就要在“情”、“理”、“行”三方面来一个转变。
7.改造主观世界原理及方法论:
(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在改造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处于核心地位。所谓改造思想,主要是指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要求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以及消极颓废人生观的影响,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袭,才能转变主观世界,既推动社会进步,也使个人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方法论另解)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改善知识结构,从而改进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
8.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互相作用之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发展和人自身不断完善这样双重的目的。
这要求我们要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科学的统一,确立想问题、办事情的正确价值导向,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成功地改造客观世界,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收起

物质第一性,记住这个就万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