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含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18:55:17
道德的含义

道德的含义
道德的含义

道德的含义
1.[morals;ethics]∶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作为校长,他要求在学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标准和礼貌规矩
  2.[moral]∶合乎道德的
  1.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宁.” 唐 韩愈 《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巴金 《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2.老子 《道德经》的省称.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开卦述天爵.” 唐 杜甫 《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元 倪瓒 《康素子杂言》诗:“《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
  3.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都讲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水浒传》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了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无道德,已被杀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忽二女鬼现灯下,向僧作礼曰:‘师等皆饮酒食肉……烦师传语主人,别延道德高者为之,则幸得超生矣.’”
  从现代意义上看,道德就是可持续性发展.
  编辑本段
  行为规范意义上的道德定义
  定义1:由个体自我意识为起始,引影到群体当中,形成的《精神》《语言》《行为》宏观性微略统一,即为道德.
  定义2:道德就是脱离人的自然属性而适应人的社会属性.( 这里说的人的自然属性,实质就是动物性.)
  道德应该是合于天理的行为规范.由于人类的智慧可以掌握自然天理的动态规律,来主导天理动态层面的提高,因此,随着天理动态层面的提高,道德的标准即随之提高.
  定义3: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定义4: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有些时代又打上意识形态的烙印.人类的道德有共通性.不过,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以下原词条释义仅仅是对行为规范意义上的道德的一种理
  道:本意是客观真理,即自然界的构造、运动、变化等规律,社会的客观发展和变化规律,人的生老病死等规律,是自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它客观存在,左右社会和人类的发展.顺应它去发展,社会才能健康和谐、人才会健康幸福、自然界才会长足存在.
  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需要发展.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去改造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
  也是遵循不违背“道”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从而使社会,自然界和人类能长久发展、和谐共存.
  道和德统一到一起就是道德,人们按“道”的规律去做事、处事,就是有“道德”.
  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查找道德的定义,没有很恰当的解释,经思考、请教好多前辈,终于得到以上结论,拿来共同教育后人.
  道:道就是明事理.
  德:德就是付出.
  道+德:笼统的讲就是有素质.
  实质上,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人一生下来只有本能(有不少本能会危害其他人的生存),而不知约束自己.所以,所有人都需要对本能的外在约束和内在约束,外在约束是法律,然而法律的功能只有制裁人的本能中企图伤害他人等对人类社会有大的危害的方面;所以,需要内在约束(也就是道德)来约束本能中虽不违法,但亦会对他人(甚至是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行为.
  所以,道德就是社会规范对人的本能的制约,换句话说,人一生下来就有以任何方式伤害甚至杀死其他生命的本能(即“生存无道德”),道德也就是继法律之后制约这种本能,减小这种伤害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