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将相和》读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教学设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05:23:41
阅读课文《将相和》读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教学设计

阅读课文《将相和》读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教学设计
阅读课文《将相和》读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教学设计

阅读课文《将相和》读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教学设计

 本课是第十册教材第五组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的第一篇课文.《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最高、最后阶段.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学时的儿童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本组课文在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方谬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方面内容也比较感兴趣.通过体会,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廉颇、璧、侮辱”等7个词语.

  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品味“完璧归赵、绝口不提、理亏、示弱、能耐”等重点词语的意思;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

  1、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它语文能力.

  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五、教学难点:

  1、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2、搞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

借助课件、投影仪、课本剧等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整体感知

  出示课题《将相和》,通过预习让学生了

  1、课题中的“将”指谁?(相机教学生字“廉颇”)“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教师介绍时代背景.让学生围绕课题,提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1、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如何.2、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的能力.3、是突出题眼“和”字,使整篇课文的教学有所依傍.课题中的“和”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让三个故事最终说明一个道理.)

2、教师提示是“和”就先必有“不和”,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课文中哪个段落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原因.学生可从第16小节中找到答案:“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设计意图:从课文题目切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初步了解到课文内含的矛盾冲突.整个学习过程将围绕着“廉颇的话说得是不是有道理,蔺相如该不该升官”这个问题展开.)

3、让学生再读课文,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并请学生上台板书小标题,思考课文哪些部分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而“负荆请罪”则是写了两人如何从“不和”到“和”的过程)再根据小标题,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