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数学名人的数学故事请详细的描述不少于3位名人的数学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6:32:32
3位数学名人的数学故事请详细的描述不少于3位名人的数学故事

3位数学名人的数学故事请详细的描述不少于3位名人的数学故事
3位数学名人的数学故事
请详细的描述不少于3位名人的数学故事

3位数学名人的数学故事请详细的描述不少于3位名人的数学故事
1.一代相声大师侯宝林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相交甚好.
一天两位大师饮酒聊天,你言我语甚是开心之时,侯宝林问华罗庚:“2+3在什么情况下等于4?”华罗庚一时竟无法理解,正当他陷入思考时,侯宝林说:“只要数学家喝醉了,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华罗庚禁不住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幽默大师,竞拿我取乐.”他又对侯宝林说:“我麻烦您到街上买一斤桔子汁,外带一包炒米花.一斤桔汁四角四分钱,我这里只给您四角四分,贵了我不买,少了我不依!”
侯宝林接受任务后,很快就回来了,他把一斤桔汁和一包炒米花交给了华罗庚.侯宝林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呢?原来侯宝林用四舍五入法走了十家食品店,每家只买一两,打了一斤桔子汁,余下四分钱买了一包炒米花.
2..韩信是汉代的大将,小时候便爱动脑筋,聪明过人.
传说有一天,街上的两个卖油人正在争吵不休.路过这里的韩信,出于好奇,呆呆地看着.他终于明白,原来这两个人合伙卖油,因意见不合,准备把油桶里还剩下的十斤油平分后各奔东西,又为了分油不均而争执不下.
韩信仔细端详着,他们手头没有秤,只有一个能装3斤的油葫芦和一个能装7斤的瓦罐.他们用油桶倒来倒去,双方总不满意,因而吵嚷起来.
有没有办法把油分精确呢?韩信面对两个各不相让的卖油人和眼前的油桶、瓦罐、油葫芦,默默沉思着.忽然眼前一亮,大声说:“你们不要吵了,没有秤,也能够分均匀!”说着,他把办法告诉了卖油人.按照韩信的办法,两个人重新再分,果然都很满意.
先用油葫芦连装三次,共装9斤,将7斤的瓦罐注满后,油葫芦里还剩2斤.然后将瓦罐的7斤再全部倒入油桶,这时油桶里是8斤油.再将油葫芦内的2斤油全部倒进瓦罐.最后用空葫芦在油桶里灌满(3斤),倒进瓦罐.这样,油桶里剩下的油和瓦罐中装的油都正好是5斤.双方各分其一,恰好各人所得完全相等.
3.数学之所以有生命力,就在于有趣.数学之所以有趣,就在于它对思维的启迪.
以下就是一则概率论起源的故事.
更早些时候,法国有两个大数学家,一个叫做巴斯卡尔,一个叫做费马.
巴斯卡尔认识两个赌徒,这两个赌徒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们说,他俩下赌金之后,约定谁先赢满5局,谁就获得全部赌金.赌了半天, A赢了4局, B赢了3局,时间很晚了,他们都不想再赌下去了.那么,这个钱应该怎么分? 是不是把钱分成7份,赢了4局的就拿4份,赢了3局的就拿3份呢?或者,因为最早说的是满5局,而谁也没达到,所以就一人分一半呢?
这两种分法都不对.正确的答案是:赢了4局的拿这个钱的3/4,赢了3局的拿这个钱的1/4.
为什么呢?假定他们俩再赌一局,或者 A赢,或者 B赢.若是 A赢满了5局,钱应该全归他; A如果输了,即 A、 B各赢4局,这个钱应该对半分.现在, A赢、输的可能性都是1/2,所以,他拿的钱应该是1/2×1+1/2×1/2=3/4,当然, B就应该得1/4.
通过这次讨论,开始形成了概率论当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数学期望.
在上述问题中,数学期望是一个平均值,就是对将来不确定的钱今天应该怎么算,这就要用 A赢输的概率1/2去乘上他可能得到的钱,再把它们加起来.
概率论从此就发展起来,今天已经成为应用非常广泛的一门学科.
4.我国已故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出生在一个摆杂货店的家庭,从小体弱多病,但他凭借自己一股坚强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终于成为一代数学宗师.
少年时期的华罗庚就特别爱好数学,但数学成绩并不突出.19岁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惊动了当时著名的数学家熊庆来.从此在熊庆来先生的引导下,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晚年为了国家经济建设,把纯粹数学推广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中,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终生!
华爷爷悉心栽培年轻一代,让青年数学家茁壮成儿使他们脱颖而出,工作之余还不忘给青多年朋友写一些科普读物.下面就是华罗庚爷爷曾经介绍给同学们的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
有位老师,想辨别他的3个学生谁更聪明.他采用如下的方法:事先准备好3顶白帽子,2顶黑帽子,让他们看到,然后,叫他们闭上眼睛,分别给戴上帽子,藏起剩下的2顶帽子,最后,叫他们睁开眼,看着别人的帽子,说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
3个学生互相看了看,都踌躇了一会,并异口同声地说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聪明的小读者,想想看,他们是怎么知道帽子颜色的呢?“
为了解决上面的伺题,我们先考虑“2人1顶黑帽,2顶白帽”问题.因为,黑帽只有1顶,我戴了,对方立刻会说自己戴的是白帽.但他踌躇了一会,可见我戴的是白帽.
这样,“3人2顶黑帽,3顶白帽”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假设我戴的是黑帽子,则他们2人就变成“2人1顶黑帽,2顶白帽”问题,他们可以立刻回答出来,但他们都踌躇了一会,这就说明,我戴的是白帽子,3人经过同样的思考,于是,都推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看到这里.同学们可能会拍手称妙吧.后来,华爷爷还将原来的问题复杂化,“n个人,n-1顶黑帽子,若干(不少于n)顶白帽子”的问题怎样解决呢?运用同样的方法,便可迎刃而解.他并告诫我们:复杂的问题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窃.
5..“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可是“打捞铁牛”的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
事情发生在很久以前的宋代.
永济县的城门口贴了一张醒目的官府“告示”,上面写着:黄河泛滥,城外浮桥冲毁.两岸拴桥的八大铁牛亦卷入水中.为重建浮桥,镇住洪水,有能力将铁牛一一捞出者,赏银千两……
告示前围着一堆人仰头观看,议论纷纷.人们常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可是“赏银千两”,虽是重金,却没有勇夫.一条铁牛数千斤重,那时候又没有现代起重机,谁有这么大的力量,能把铁牛拖上来?更何况铁牛还沉没在水下!有人说:“除非等水退下了,叫几百个人去抬……”
“眼下洪水泛滥,没有铁牛镇住……怎么能等到河水干涸呢?”
官府担忧,百姓也心急.告示贴出多日,无人敢揭榜应召.一天忽然来了个穿着宽大法衣面目清瘦的和尚,他认真地读了几遍告示后,便捋起衣袖,伸手揭下告示,将它折叠起来,从容地拿走.围观的人看着这位身体单薄的光头和尚,一片惊疑,有人鄙夷地问道:“师父,你揭榜是去捞铁牛吗?这话还用问吗?和尚没有回答.有人好奇地问道:“一个铁牛几千斤,八个铁牛数万斤重,师父,莫非有神仙帮助你捞吗?”和尚淡淡一笑,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就让水再把它送上来.”这神神秘秘地回答,更让大家捉摸不透.
打捞铁牛的那天,围观的人群黑压压一片.只见那个光头和尚,请了一些助手,撑着两只木船,果然把铁牛一个个捞了出来.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位和尚就是著名的工程学家怀丙.
你能知道怀丙是怎样把铁牛从水里捞出来的吗?
怀丙和尚的方法是:
将两只木船装满泥沙,直至重量使船舷稍高出水面,并在两船之间横拴着一根粗大的木料,将船划到铁牛沉没的水上停下.
再请水性好的人,带着绳索潜入水底,将绳的一端牢系在铁牛身上,另一端拉紧,绑在两船之间的木料上.
最后,叫人把船上的泥沙扔到河里,这样船的重量减轻了,靠水的浮力,船舷便逐渐高离水面,从而通过木料上的绳索把铁牛提起,吊在水中.这样划动船浆,铁牛便被拖到新建浮桥的地方了.